2021 年 8 月 20 日、21 日,上海接連報告了 5 例浦東機場相關的新冠確診病例。盡管疫情的勢頭被迅速掐滅,但仍然讓人們剛剛從南京-揚州疫情中恢復過來的神經再次緊繃了一把。
面對仍然存在的疫情威脅,我們該如何持續(xù)應對?哪些因素,才是我們疫情防控中重點關注的核心問題?
新冠會像天花一樣被根除嗎?
事實上,關于疫情防控的討論,從 2020 年初到現在一直持續(xù)存在。
當我們在談論疫情防控時,我們到底在談論什么?在與新冠病毒抗爭了一年多后,我們再次嘗試回答這個問題。
我們首先假設兩種最為極端的可能:人類完全根除病毒 VS 人類放棄一切抵抗。再將這兩個最為極端的可能性連接起來,形成的這段坐標軸,則可以理解為人類在面對疫情時所采取的不同防疫強度。
在這段坐標上,我們該選擇怎樣的錨點?比較容易討論的是左右兩個端點,也就是我們假設出的最為極端的兩種可能。
一個首先可以被排除的極端,就是「放棄一切抵抗」。
盡管在疫情之初,部分國家或地區(qū)曾試圖通過自然感染達到群體免疫,但事實上,面對迅速增長的病例,絕大多數國家都或多或少地實施了一些疫情防控的措施。
最近,新出現的 Delta 突變株又帶來了新的變數。
根據華盛頓郵報曝光的一份美國疾控中心(CDC)文件顯示,Delta 突變株的基本傳染數(R0)約為 5~9.5,在傳染病中與水痘(約 8~9)不相上下,僅次于麻疹(約 15)。
圖源:參考資料 2
也就是說,如果我們不對 Delta 株新冠病毒的流行進行有效干預,那么平均每個 Delta 株感染者會把病毒傳播給 5~8 個對病毒沒有免疫力的密接者。而對比來看,CDC 此前評估新冠原始毒株的 R0 為 2,相當于普通感冒。
如果想要通過群體免疫來消滅傳染病,人群需要實現的免疫率是 1-1/R0。根據 CDC 評估的 R0 約為 5~9.5,人群免疫率需要達到近 90%。
再先來看根除。
回顧人類應對病毒的歷史,最為成功的戰(zhàn)役當屬根除天花。1977 年,索馬里報告了最后一例天花感染,1980 年,WHO 正式宣布全世界范圍根除天花。
新冠病毒是否有可能像天花一樣,徹底從世界上消失?
首都醫(yī)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(yī)院感染科綜合科副主任醫(yī)師李侗曾認為,從目前來看,人類根除新冠的可能性幾乎為零。「和天花相比,新冠沒有那么強的威脅力,全世界很難再團結起來,用應對天花的決心來應對新冠?!?/span>
天花之所以得以被徹底根除,除了天花疫苗的有效干預之外,還有賴于人們能夠及時發(fā)現感染和疫情的苗頭,以及天花病毒只感染人,在自然界中沒有自然宿主和動物媒介。但目前來看,這樣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似乎很難在新冠病毒上成功復刻。
李侗曾告訴丁香園,根除新冠的一大難點在于,新冠疫情中出現了大量無癥狀感染者和輕癥感染者。
PNAS 的一篇最新研究論文對 350 余項研究進行了系統(tǒng)回顧,數據顯示,有 35.1% 的的新冠感染者在整個病程中都沒有表現出任何癥狀,也就是說,有超過 1/3 的感染者為無癥狀感染者,但他們同樣具有傳播病毒的能力。
圖源:參考資料 1
「大量的無癥狀感染者讓疫情的苗頭很難被第一時間發(fā)現,感染人群很難被一次性全部隔離,在這個基礎上,我們也就很難討論根除新冠的可能性。」李侗曾說。
賓夕法尼亞醫(yī)學院副教授張洪濤提到了新冠病毒的另一個特點,不止感染人類。
最近,美國國家野生動物研究中心的一篇論文顯示,2021 年收集的 385 份白尾鹿樣本中,有 152 份檢測到了新冠抗體,占樣本總數的 39%。此前其他國家地區(qū)也陸續(xù)報告了虎、雪豹、亞洲獅等動物感染新冠的案例。
張洪濤認為,從現有證據來看,新冠病毒很有可能既能感染人類也能在動物之間傳播?!讣幢悴《驹谌祟惿鐣缃^了,但在自然界其他動物中還是可能存在,如果我們想要根除新冠,還需要考慮動物疫苗等手段,代價和難度都非常大?!?/span>
突破性感染下,該如何理解疫苗?
讓我們再看一遍開頭畫下的坐標軸。
當我們基本放棄了對兩種極端情況的幻想時,對于疫情防控的討論,也就變成了對于防控強度的討論——我們該在這段坐標軸上選擇怎樣的錨點?又有哪些因素將對我們的選擇起到至關重要的影響?
首先,是病毒本身的特點和現有的醫(yī)療應對手段。
2021 年初,Delta 突變株異軍突起,迅速在大流行中占據上風,也多次在我國引發(fā)局部小范圍疫情。8 月 20 日、21 日,上海公布了 5 例浦東機場相關確診病例的詳情,5 名患者均全程接種新冠疫苗。
面對病毒的持續(xù)威脅,我們該如何理解疫苗的作用?
李侗曾告訴丁香園,想要在全球范圍通過疫苗完全控制住疫情,目前來看不太可能。「第一,我們已經看到了突變株發(fā)生免疫逃逸的能力,可能會讓疫苗的效果打一個折扣;第二,全球疫苗資源不均等,接種時間無法統(tǒng)一,世界上總有地方會有疫情,而目前來看,疫苗的保護期又沒有那么長,很可能會出現保護期后的重復感染?!?/span>
張洪濤認為,目前一些對于疫苗的期望可能「過高了」?!敢呙缈梢詭椭祟悜獙Σ《荆覀儾荒馨阉醋魑ㄒ坏奈淦?,除了疫苗之外,我們還有其他很多防疫措施,必須配合起來才能達到盡快控制疫情的目的。」
8 月 18 日,美國政府宣布,預計將從今年 9 月 20 日開始開放加強針接種。但就在一個月以前,WHO 剛剛發(fā)出了對加強針最為嚴厲的批評,指出現在應該把疫苗提供給眾多缺乏疫苗的國家地區(qū),藥企向不缺疫苗的發(fā)達國家兜售加強針完全是出于「貪婪」。
「疫苗已經批了半年多了,但現在來看全球的接種覆蓋率還是遠遠不夠的?!箯埡闈J為,現階段疫苗的一個重要問題在于產能?!付槍ν蛔冎?,疫苗需要關注的是研發(fā)速度能否跟得上病毒更新的速度,這也是一個難題?!?/span>
李侗曾表示,現階段新冠疫苗最重要的作用還是預防重癥率、住院率和死亡率?!溉绻覀儼岩呙绲哪繕朔旁陬A防重癥率、住院率和死亡率上,那么,針對老年人群、有基礎疾病的人群等重癥高風險人群,或許可以通過加強針的方式,更有針對性地發(fā)揮疫苗的作用?!?/span>
「如果一種流行病的死亡率可以降低至 0.1% 的水平甚至更低,那么我們就沒有必要再這么擔心?!?/span>李侗曾這樣說。
后疫情時代,我們該如何做得更好?
其次,在疫情防控中,還有社會經濟等多方面因素需要被綜合考量。
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,2020 年中國 GDP 增長率為 2.3%,是各主要經濟體中唯一一個保持正向增長的國家。但據 2020 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(fā)展統(tǒng)計公報顯示,受疫情影響,2020 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速度等數據仍出現了明顯下降,住宿和餐飲業(yè)更是下降了 13.1%。
圖源:國際貨幣基金組織
無論選擇了怎樣的防疫強度,疫情帶來的沖擊都是平等的。
高強度長時間的「防疫倦怠」后,一些國家和地區(qū)開始嘗試探索新的方式。如新加坡已經停止了確診病例的統(tǒng)計,英國則從 8 月 16 日正式解除「密接者隔離令」,完成兩劑疫苗接種的成年人和 18 歲以下青少年,如果曾經密切接觸了新冠確診病例,也將不再需要自我隔離。
而在這之后,英國確診人數依然居高不下。
圖源:google
張洪濤告訴丁香園:「如果來看中國,從去年到現在,我們對疫情的應對一直沒有變過,甚至可以說是越來越嚴格。武漢疫情是一個轉折,這之后,疫情只在個別地方小范圍地發(fā)生,比如北京、廣州、南京等地,疫情也都在一月之內得到控制,正是因為我們的應對方式一直都是『嚴防死守』?!?/span>
李侗曾表示:「有些人可能認為,『嚴防死守』的防控策略對經濟影響比較大,但正是因為這樣嚴格的策略,我們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控制疫情,讓城市生活盡快恢復正常,對經濟的影響反而可能更小。」
在醫(yī)療方面,在對新冠投入高強度的人力物力資源時,一定程度上也擠占了本該投入到其他醫(yī)學領域的資源。如疫苗接種,WHO 曾表示,2020 年前四個月的初步數據表明,完成百白破疫苗接種的兒童人數大幅度下降,這也是 28 年來全世界首次出現百白破疫苗接種覆蓋率下降。
而在我國,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已經不再是難題,取而代之的,是核酸檢測的壓力陡增。
「我們現在常說的全員檢測,其實也是非常費時費力、成本很大的一個操作。」張洪濤說,「如果出現了比較嚴重的疫情,比如之前的揚州,全員檢測確實非常有必要,它可以幫我們清楚地劃分風險區(qū)域,把疫情集中控制起來。但如果某個地區(qū)只出現了一個或幾個有關聯的病例,我們是否還有必要進行一輪或多輪的全員核酸檢測?它對于疫情防控實質上的幫助到底有多少?還是僅僅能夠起到安慰劑的作用?」
張洪濤認為,全員核酸檢測的標準和方式在未來也需要被進一步「精細化」。「是否需要全員檢測,可能需要考慮確診病例數,病例數占人口百分等數據,還要考慮這些病例之間是否有明顯關聯等情況,綜合評判下,或許可以把核酸檢測的范圍縮小到局部的重點人群,減輕醫(yī)護人員的壓力,也減少核酸檢測點疫情的風險?!?/span>
李侗曾則提到了另一個關注點——發(fā)熱門診和定點醫(yī)院的建立。
李侗曾舉例了北京地壇醫(yī)院。03 年非典疫情后,地壇醫(yī)院搬遷至五環(huán)外,靠近機場,同時擴大了院區(qū),傳染病和非傳染病的治療在空間上可以完全隔離開。「傳染病醫(yī)院建在市區(qū)內,還是會存在一定隱患,如鄭州六院這次疫情,或許未來可以考慮效仿地壇醫(yī)院,搬至郊區(qū)或靠近機場的位置?!?/span>
李侗曾還提到,即便是在北京,很多醫(yī)院發(fā)熱門診的建設也是不達標的?!肝覀儸F在要求所有二級醫(yī)院都要建立發(fā)熱門診,但并不是每個醫(yī)院都有能力把發(fā)熱門診建好。如果一個發(fā)熱門診不夠強、不夠規(guī)范,反而會造成很多隱患。或許可以由地區(qū)衛(wèi)生部門牽頭,建設區(qū)域性的發(fā)熱醫(yī)療機構?!?/span>
「這一年多來,我們也在不斷摸索和總結,定點醫(yī)院的隔離機制越來越完善,流調的隊伍也越來越成熟,我們對疫情的控制也更精準了?!估疃痹f。
「未來一兩年內,我們應對疫情的策略不會有大的變化,但會有持續(xù)的優(yōu)化。比如合理利用大數據精準定位密切接觸者、定點醫(yī)院和發(fā)熱門診的進一步完善等等。我們總結了這些經驗后,盡可能用最小的代價來控制疫情,對人民生活、經濟增長的影響才是最小的?!?/span>